教学案例

教学基本要求

理论教学大纲

授课计划

教学结构及要求

文本教案

课件

教学案例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案例1: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

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极大地鼓舞和启发了李大钊。他逐步地站到马克思主义立场上来,成为中国最早接受马克思主义的人。

1918年1月,李大钊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随后还兼任经济学教授。他一到北京大学,就参加了陈独秀主办的《新青年》编辑部,一面研究理论,写文章,一面到师生和职工群众中去从事革命活动。1918年7月,他在《言治》季刊上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明确指出俄国十月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11月15日,北京大学在天安门前举办演讲大会,李大钊发表了《庶民的胜利》这篇著名的演说。接着他又发表了著名的论文《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在这两篇文章中,他针对那种把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协约国战胜同盟国说成是公理战胜强权的错误论调,指出这次胜利是劳工主义的胜利,是庶民的胜利。他:宣称:人民是推动历史的主力,而一切历史的残余—皇帝、贵族、官僚、军国主义和资本主,都要被群众的革命巨流彻底摧毁;“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摘自《革命烈士传》(1),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案例讨论

(1)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能够在20世纪一二十年代的中国得到广泛的传播?

(2)马克思主义凭什么吸引了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

(3)通过分析本案例,谈谈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在五四时期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作出了那些贡献?

案例2: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1927年在党的八七会议上毛泽东着重谈到军事问题。他说,从前我们责备孙中山专做军事运动,而我们恰恰相反,不做军事运动,但蒋介石、唐生智等都是拿枪杆子起家的,而我们独不管,现在我们虽然注意了,但仍没有坚决的思想。毛泽东在会上尖锐提出,例如秋收暴动,就非依靠军队不可。为此,他提出这次会议应重视这个问题,新的政治局常委应更加坚决地注意这个问题。他着重地指出这次湖南所以失败,主要是由于主观上的错误。因此,他认为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这句话发展成为后来的“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个著名的论断。这是毛泽东高瞻远瞩、胜人一筹之处。

——摘自金春明陈登才主编《毛泽东思想发展史》中共中央党校出版1993年版第134页
案例讨论

(1)为什么说中国革命要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

(2)中共中央八七会议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是什么?

案例3:去当红色“山大王”

秋收起义几仗打下来,部队相继失利,损失很大,队伍“竟至溃不成军”。毛泽东在文家市里仁学校召开了前敌委员会会议,讨论部队的进军方向问题。到什么地方比较适宜呢?毛泽东拿着一份从学校借来的地图,指着湘赣边界山形最宽的部分,用生动形象的比喻说:这里象眉毛一样的地方,是罗霄山脉中段,最适合做我们的落脚点,我们要到那里去当“山大王”。听了毛泽东的分析,在经过激烈争论后,大多数同志同意毛泽东的主张,也有一些同志不同意毛泽东的意见,师长余酒度就竭力反对,他说,攻打长沙是省委决定了的,我们现在全军会师了,就应该立即反攻浏阳,直取长沙,不反攻浏阳直取长沙,革命了半天,却退到农村,革到山上做山大王了,这叫什么革命呢?毛泽东耐心地说:我们这个山大王是红色的“山大王”,而不是过去的“山大王”,是代表人民利益的工农武装,是共产党领导的,有主义、有政策、有办法的山大王。中国政治不统一,经济发展不平衡,矛盾很多,我们要找敌人统治薄弱的地方。毛泽东的话,通俗易懂,包含着极其丰富的深刻的真理。卢德铭总指挥坚决支持毛泽东的主张,他说:毛委员讲得对,现在交通要道和城市不是我们占领的地方。如果攻打长沙,就有全军覆没之险。

——摘自苏扬:《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中外名人的评说》解放军出版社,1991年版
案例讨论

(1)中国革命的发展道路是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下开始探索的?

(2)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对中国革命有何重大意义?

(3)结合文家市前敌委员会会议上的争论,分析“城市中心论”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案例5:愚公移山

中国古代有个寓言,叫做“愚公移山”。说的是古代有一位老人,住在华北,名叫北山愚公。他的家门南面有两座大山挡住他家的出路,一座叫做太行山,一座叫做王屋山.愚公下决心率领他的儿子们要用锄头挖去这两座大山。有个老头子名叫智叟的看了发笑,说是你们这样干未免太愚蠢了,你们父子数人要挖掉这样两座大山是完全不可能的。愚公回答说:我死了以后有我的儿子,儿子死了,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这两座山虽然很高,却不会再增高了,挖一点就会少一点,为什么挖不平呢?愚公批驳了智叟的错误思想,毫不动摇,每天挖山不止。这件事感动了上帝,他就派了两个神仙下凡,把两座山背走了。现在也有两座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大山,一座叫做帝国主义,一座叫做封建主义。中国共产党早就下了决心,要挖掉这两座山。我们一定要坚持下去,一定要不断地工作,我们也会感动上帝的。这个上帝不是别人,就是全中国的人民大众。全国人民大众一齐起来和我们一道挖这两座山,有什么挖不平呢?
案例讨论: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动力是什么?

(2)为什么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紧紧依靠全党和全国人民各族人民的团结?

 

案例6: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运动——延安整风

1942年到1945年4月党的七大召开前,党在领导敌后抗战的同时,在以延安为中心的全党范围内,开展了一场深入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这就是著名的延安整风运动。

1935年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实现了党的历史的伟大转折,从组织上保证了党能够在实现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正确道路上前进。

1937年7月,全国性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共中央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中国国情,正确判断形势,从实际出发,制定了正确的全面抗战路线和军事战略方针,以及一系列方针政策,从而保证了敌后抗战和党的各项工作能够顺利发展。

1938年秋,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的要求和任务,在全党主要是高级干部中掀起了学习马克思主义运动,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大力从事理论工作,研究中国国情,把党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上升为科学理论,使党的理论建设和思想政治建设都出现了新的面貌。

然而,党内长期存在着的“左”倾、右倾错误,特别是以教条主义为主要特征的王明“左”倾错误,还没有来得及从思想上系统地彻底清算,党内对这种错误的思想根源还缺乏深刻认识,党的高级干部中对党的历史上的一些重要问题的认识还不完全一致,党内的“三股歪风”,即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和党八股还较为突出。同时,抗战以来党组织的发展壮大,使大量新党员、新干部加入党的队伍,他们常常把一些非无产阶级思想带进党内,成了党内各种错误倾向滋长的温床。因此,在党内进行一次普遍的马克思主义的教育运动是十分必要的。1941年,抗日战争进入了极为严重的困难时期,这就更为迫切地需要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更加团结统一和更加巩固,这是战胜严重困难、坚持抗战的决定性因素。整风运动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有领导、有计划、有步骤地首先在延安从党的高级干部开始的。

整风运动的内容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整顿“三风”,就是要在全党树立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作风。在整风运动期间,1943年12月,毛泽东特意为中央党校大礼堂落成题词:“实事求是”。

整风运动采取的方针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即“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教育和必要的思想斗争,达到弄清思想、分清是非,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毛泽东指出:这次处理历史问题,不应着重于一些个别同志的责任方面,而应着重于当时环境的分析,当时错误的内容、社会根源、历史根源和思想根源,借以达到既要弄清思想,又要团结同志这样两个目的。

整风运动分为党的高级干部和一般干部、普通党员整风两个层次进行,重点是党的高中级干部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的整风。高级干部整风的内容和重点是以讨论党的政治路线为主,一般干部和普通党员整风是以整顿思想方法和思想作风为主。两者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总结党的历史经验,消除王明错误的影响,通过批判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两种形态的主观主义,教育全党学会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